深秋的北京,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的会议室里,一场面向年轻裁判员的经验分享会刚刚结束,人群逐渐散去,一位中年男子却依然被几位满怀热忱的年轻人围着,耐心解答着他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他叫蒋叶非,如今已是国内乃至国际赛场上一位备受尊敬的资深裁判,当他谈起自己职业生涯的起点,那个尘封已久却依旧鲜活的记忆闸门被再次打开,他的眼神中闪烁着一种复杂的情感,那是对一段充满挑战与成长的岁月最深切的怀念,对他而言,所有故事的序章,都铭刻在那场令他终生难忘的首次国际执裁经历中。
“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压力,”蒋叶非回忆道,声音平静却带着力量,“当你第一次站在国际赛场上,臂膀上佩戴着代表裁判身份的徽章,耳边是不同语言的喧嚣,眼前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运动员和教练员,那一刻,你清晰地意识到,你不再仅仅代表个人,你的每一次判罚,都关乎国家裁判队伍的形象与声誉。”那是一场在亚洲举行的青年锦标赛,项目是他为之奉献了青春的专业领域,为了这一刻,他已经在国内各级赛事中磨砺了数年,理论知识扎实,国内执法经验也算丰富,但真正踏上国际赛场,那种无处不在的氛围差异,还是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
挑战从赛前准备阶段便已开始,国际比赛的规则解读、执裁尺度与国内习惯存在细微差别,赛前联席会上,外籍裁判长的工作部署和重点强调,需要他全神贯注地去理解、适应,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裁判同事协作,更需要快速的沟通和默契的建立。“语言是一道坎,但更关键的是对比赛节奏和判罚理念的瞬间把握,国内比赛,大家可能一个眼神就能心领神会,但在国际赛场,你需要用最精准的专业术语和肢体语言,确保团队判断的一致性和准确性。”蒋叶非坦言,最初的适应期,他几乎每晚都要反复回顾比赛录像,核对规则手册,生怕因为自己的丝毫疏漏影响比赛的公平公正。
挫折还是在不经意间降临,赛事进行到关键轮次,一场势均力敌的对抗中,场上风云突变,一次激烈的身体接触后,蒋叶非在电光火石之间做出了一次他认为正确的判罚,但判罚甫一做出,立刻引起了失利方教练团队的强烈不满,一位经验丰富、脾气火爆的外籍教练冲到场边,用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向他激烈地抗议,质疑他的判罚标准和观察角度。
“那一瞬间,大脑确实有过一片空白,”蒋叶非没有回避当时的窘境,“全场观众的目光,摄像机镜头,还有教练几乎要喷出火的双眼,都聚焦在你一个人身上,内心的自信仿佛被狠狠撞击了一下。”是坚持自己的判断,还是迫于压力改判?这对任何裁判,尤其是初登国际舞台的新人来说,都是极大的考验,他回忆,当时自己首先做的是控制住呼吸,让自己迅速冷静下来,他并没有立即与教练争辩,而是通过耳机与位于不同角度的助理裁判进行了快速沟通,确认彼此的观察细节,在坚定得到团队支持后,他走向记录台,清晰、坚定地重申了原判罚,并用手势明确拒绝了对方的改判要求。
这次事件虽然最终得以平息,但对蒋叶非的内心冲击是巨大的,赛后,他主动找到了裁判长,复盘了整个判罚过程和应对方式,令他欣慰的是,裁判长在仔细了解情况后,肯定了他判罚的准确性以及在压力下保持冷静的专业态度,同时也指出了他在与情绪激动的教练沟通时,可以更加注重方式和技巧,从而更有效地控制场面。“那次经历让我明白,在国际赛场上,专业的裁判不仅要判得准,还要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场面控制能力,挫折不是终点,而是让你看清自身不足的镜子。”这次风波,成了他裁判生涯一笔宝贵的财富。
正是经历了这样的锤炼,蒋叶非才深刻体会到“历经挫折才能收获成长”这句话的真谛,首次国际执裁的经历,像一座熔炉,淬炼了他的技术,磨砺了他的意志,也拓宽了他的视野,他意识到,裁判工作远非简单地执行规则,它更是一门艺术,需要在瞬息万变的赛场上,综合运用知识、经验、洞察力和沟通智慧,去维护比赛的灵魂——公平竞争。

此后多年,蒋叶非的身影频繁出现在国内外各大顶级赛事中,他从青涩走向成熟,从跟随者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甚至在关键时刻担当重任的核心裁判,他执裁过决赛的巅峰对决,处理过无数复杂棘手的赛场局面,获得的认可和赞誉也越来越多,但无论走多远,那第一次国际比赛的紧张、焦虑、挫折与最终的突破,始终是他内心深处最珍贵的记忆底座。
作为裁判导师,他常常将自己的这段经历分享给年轻一代,他告诉他们,不要害怕犯错,更不要畏惧压力,每一次误判后的总结反思,每一次面对质疑时的心理建设,每一次挑战极限后的能力提升,都是通往更高境界的阶梯。“国际赛场是最好的课堂,也是最严格的考官,它逼着你走出舒适区,迫使你快速学习、适应和成长,那种在高压环境下锤炼出的专注、果敢和韧性,是任何模拟训练都无法替代的。”

回望来路,蒋叶非感慨万千,那条从国内赛场走向国际舞台的道路,布满了荆棘与挑战,却也盛开着成长与收获的鲜花,首次执裁国际比赛的记忆,如同一个永不褪色的坐标,提醒着他初心何在,也见证着他如何将一次充满压力的“首秀”,转化为职业生涯永恒的财富,在他看来,真正的成长,正是在于拥有直面挫折的勇气,以及从每一次经历中汲取养分的能力,这份由挫折浇灌而成的成长,不仅属于他个人,也理应成为所有有志于在体育裁判道路上砥砺前行的年轻人的共同信念。

发布评论